中新网12月5日电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“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: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”边会5日在迪拜举行。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通过视频参会发言,他表示,应加大绿色金融供给,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。
“截至9月末,中国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5万亿,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银行。”王景武表示,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,发展绿色金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。

王景武介绍,近年来,中国工商银行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发展,在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展现大行担当。积极稳妥推进“双碳”工作,在投融资政策中突出“绿色”导向,前瞻调整投融资布局,合理配置信贷资源;中国工商银行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。践行绿色金融一票否决制,将绿色信贷要求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。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工商银行首创绿色投融资分类管理制度,推出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,率先发布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结果,是全球最早开展此类研究的金融机构之一;除此之外,中国工商银行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,以工行方案促进全球气候治理。其作为唯一中资机构,参与了联合国《负责任银行原则》制定工作,牵头起草了《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》。
“当前,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在形成广泛共识,金融机构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,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。”王景武如是说。
对此,王景武提出了几点建议:一是凝聚绿色发展共识。强化开放、共享理念,凝聚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,持续深化绿色金融、转型金融、气候投融资等领域的交流合作;二是加大绿色金融供给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,一体服务好节能、减污、降碳、增绿、防灾;三是强化风险防范。统筹发展与安全,做好环境与气候风险全流程管理,加强对气候风险的识别、预警、评估和管理;四是加强信息披露。通过持续、有效的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,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氛围,共同改善环境表现。
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,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
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题:制止餐饮浪费再添标准化助力《绿色外卖管理规范》国家标准获批发布
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
制止餐饮浪费再添标准化助力。记者5日从中国饭店协会获悉,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)批准,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《绿色外卖服务规范》(GB/T43285-2023)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日发布实施。
近年来,外卖已经成为现代人解决就餐问题的重要方式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第51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去年底,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.21亿,占网民整体的48.8%。2022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1.1万亿元。近年来,国家发布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将外卖列为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、减塑等绿色化发展的重点领域。
此次《绿色外卖管理规范》的发布实施是通过标准将绿色餐饮服务进行推广,是对制止餐饮浪费、减塑行动的积极响应。标准从多个方面为餐饮企业开展绿色外卖服务管理活动提供指引,促进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。
一是从外卖餐品制作环节,提出了绿色外卖餐品原材料采购、餐品制作与餐厅运营要求。在餐品原材料采购方面,要求采购安全健康的原材料,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管理体系,减少食材损耗。在餐品制作与餐厅运营方面,要求提升水与能源的利用效率,妥善处理废弃物与污染物,减少各环节的食物浪费,并提供安全的食品。
二是从外卖餐品供应环节,提出了外卖包装、配送与垃圾处理要求。在外卖包装方面,要求提供安全性、环保性、减量化的外卖包装形式与材料。在外卖配送方面,要求选择合理路线,科学装备,以减少能源消耗。在垃圾处理方面,要求实行垃圾分类,科学处理垃圾。
三是从绿色外卖管理优化环节,提出了绿色外卖展示、绿色宣传与绿色质量管理要求。在绿色外卖展示与绿色宣传方面,均要求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信息,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,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。在绿色质量管理方面,要求建立绿色采购质量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,从管理层面保障绿色外卖的运营。(完) 【编辑:钱姣姣】